正式得到名字的還有“蓮花胡同”和“永慶胡同”。這是兩條垂直相接的胡同,位於菜市口十字路口的西南角。與一些被恢復的老胡同名稱不同,這兩個地名雖然很少被提起,但從未真正消失,因為附近還有著“蓮花胡同”名稱來源的古跡“蓮花寺”以及“永慶胡同××台灣電動床工廠號”的平房院。

相比那些曾經的胡同已變身大街,“果匣胡同”仍然是一條小巷,隻是街邊已變成高樓大廈,而非四合院落。說起這個地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這裡曾有著名的“民族大世界”。據記載,早年間這裡叫做“火匣子胡同”,是一條死胡同,後來又改名為“果匣胡同”。1965年這條死胡同並入瞭小石虎胡同,從此這個地名消失。西單商業區開發後,這裡不再有平房區和居民。

民俗學傢高巍先生小時候居住在北海與景山之間的魏傢胡同,1965年這裡改名叫園景胡同一直延續至今。“北海公園與景山之間,叫園景胡同也挺好。但查閱資料可以發現,魏傢胡同是因魏忠賢的宅子而得名,歷史一下子又多瞭好幾百年,這就是老地名的魅力。”

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舊城改造速度加快,城市裡的胡同一直在減少。解放初期北京共有3000多條胡同,據民俗學者統計,目前北京二環路范圍及周邊的胡同,大約還有500至700條。如今隨著這一批道路被重新以“胡同”命名,北京的胡同終於要做起“加法”瞭。



“這是老北京地名‘難得’的一次回歸,真的是個好消息啊。”民俗學者高巍向記者感嘆。

記者向過路的人們打聽“果匣胡同”,一位北京姑娘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:“哪個果?水果的果?你是想找吃的吧?以前這條街旁邊都是小吃店,不過半年前都關張瞭。”

新胡同已不再是印象中的小巷

“有些在現實中無法保留的胡同,也可以使用一些現代化手段留住。”老北京網負責人、民俗學者張巍說,“可以使用GPS對胡同進行定位,建設新的小區後,在道路位置標示出來,再制作一些標牌擺放在路邊。雖然胡同不在,但這樣能體現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。”一些攝影愛好者早在十多年前拍攝胡同的時候,就有意識地使用上瞭GPS記錄下拍攝地點,同一位置新舊對比,既增加歷史厚重感,也能為古城增加一些文化味道。

又如騾馬市大街北側、中國聯通大廈後面的一條路得名“棉花胡同”,其實這裡也已是一條平整的新路,沒有瞭平房院落。命名為“棉花胡同”,是因其所在位置曾為棉花上頭條等胡同,這些胡同已在2002年被拆遷,如今僅西側還剩下棉花下二條胡同。

一批胡同“失而復得”瞭

不僅是口袋胡同,今年恢復的這些胡同名稱裡,與這一情況類似的還有多處,比如此次命名的新街口六條。記者查閱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北京市地圖,發現當時從新街口往北的東西向有幾條胡同。隨著城市改造,雜亂的平房區、狹窄的小胡同,已被高樓大廈取代。當初新街口七條的位置,如今路北是新華百貨,路南是星街坊購物中心,“幸運”的新街口七條在經歷一系列改造後,位置沒變,仍然是一條道路;新街口六條所在位置,改造時間稍晚,且道路走向略有變化;至於它們的“弟兄”——五條、四條等,位置則早已被大樓、小區占據,名稱也已不復存在。

“蓮花寺以前被北京醫療設備四廠占據,我記得附近小孩常常撿到塑料點滴管子之類的東西當玩具,直到上世紀80年代廠子停產。”附近的一位老先生說。現在的蓮花寺雖然掛上瞭文保單位的牌子,但大門緊閉,看上去還沒有徹底復原。而永慶胡同東側路口處曾有一傢糧店,“這話說起來就沒完啦,我從這兒走瞭二十多年,每路過糧店門口兒,都覺得飄著香味兒。”

為瞭尋找“口袋胡同”,記者在西單街頭轉悠瞭好一陣兒。南來北往雖然人多,但即便是北京人,也沒人聽說過這個地名瞭。

北京整治無名路持續近一年 千條道路被分成三批命名

也難怪沒人能說清,據資料記載,口袋胡同當初呈現為“”字形,因其好似一個口朝東開的口袋而得名。從1965年起,這個地名就被取消,改、並為“西槐裡”和“大木倉”兩個台灣電動床工廠地名。如今大木倉胡同仍在,西槐裡胡同則已在上世紀90年代便經歷一次次改造,至今成為西單婚慶大樓所在的位置。

本周,記者走街串巷,去尋找這些名字“失而復得”的老胡同。雖然如今它們的樣貌已不是大傢印象中平房院落組成的小街巷,而變身為道路寬闊、兩邊高樓林立的大街,但帶有歷史感的名字卻讓它們韻味悠長。

上世紀90年代的胡同。張風攝

兩條垂直的路究竟哪個是蓮花胡同,哪個是永慶胡同,兩位街坊抬上瞭杠。“永慶胡同是南北向,蓮花胡同主要是東西向帶拐彎,我的記性錯不瞭。”另一位老街坊則笑呵呵地反駁:“那為啥現在人們都管南北向這條路叫蓮花胡同呢?”也難怪有人分不清,記者發現,蓮花寺的鐵門上,地址牌上竟然寫的是“永慶胡同37號”。

提起老胡同,兩位老街坊向記者打開瞭話匣子:從1998年菜市口建設南大街,菜市口胡同、北半截胡同、儒福裡過街樓就拆掉,聊到醋章胡同、爛縵胡同等也被拆掉一半,最終蓋起瞭新的樓房小區。“拆遷改造之後,沒瞭的地名不少,這些地名現而今隻有老街坊們聊天時,彼此才能聽得懂。”

蓮花、永慶兩條胡同在上世紀90年代末也被拆掉大半,蓋起瞭楓樺豪景小區。提起小區周邊的這兩條路要正式恢復老地名,遛彎的居民先生還挺高興,雖然他當初帶著興奮的心情離開瞭小平房、搬進瞭這裡的高樓,但現在他挺懷念小巷人傢的生活。“將來我也能跟人傢說‘我住在胡同裡’瞭。這胡同平房都是北京特色,雖然我說不出傢門口胡同名稱有什麼深刻含義,但這樣的文化應該通過地名流傳下去。”

采訪手記希望能有更多的胡同被找回來

記者走訪發現,目前這些恢復舊胡同名的街巷還未安裝路牌,這一工作將在不久之後展開。

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這些重新得名的胡同,基本上都是直接恢復道路原址舊名以及鄰近老地名。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(2016年—2035年)》要求保護一千餘條現存胡同及胡同名稱,為此工作人員在梳理城區的無名路時,更加註重地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再利用。

前些年菜市口東南側拆遷改造的時候,曾有民俗學者提出過一個保存老地名的建議:在曾經遍佈小巷的地方新建起的高層單元樓,可以用其覆蓋的老胡同名字來命名單元門。比如一單元又叫“米市胡同”,二單元又叫“包頭章胡同”。小區裡一些設施,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,設立一些標牌。在向他人介紹自傢住址的時候,帶上一些老地名當成辨認依據,既方便又有北京生活味道。

直到記者遇上一位老先生,才豁然開朗。“這兒就是口袋胡同”,西單婚慶大廈南側,和記者擦身而過的李老爺子說。“這個地名自打上世紀60年代就沒瞭,我也是後來聽老街坊們說起過才知道。”

日前北京持續近一年的整治無名路專項工作結束,全市共有1006條道路被分成三批命名,這其中包括數十條胡同的名稱。

過去居住在胡同裡的老北京們常說一個詞——“上街”,這便是胡同與大街定位的差別。“油鹽醬醋胡同裡就能辦瞭,要撕塊佈買塊肉,就得去相對繁華的大街邊。”如今命名的一些胡同已無居民,“城市發展過程中,為改善居住條件,拆舊蓋新無法避免,此時使用老胡同地名,看得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。”

辟才南巷

本文來源:北京晚報

責任編輯:張晨陽_bj02
41B05E301CECDD00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台灣電動床工廠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hy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